2024年浙江专升本考试语文每日一练(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黄河文明是和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河文明一样齐名于世的大河文明或农业文明。其古老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更使它在人类古文明史的比较中分外靓丽。而在以往,变革精神这个黄河文明的显著特色,一直未被人们重视。
过分强调大河流城文化、平原文化或农业文明的保守属性,主要是源自黑格尔的“历史的地理基础”概念。他认为,干燥的高地与广阔的草原上的人性格是好客和掠夺,而巨川大江流过的平原流域上居民的特性是守旧、呆板和孤僻,“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来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
平原流域文化或文明有其保守性的一面,但我们也必须明白,地理环境的影响作用不是绝对的;在类似地理环境中生存发展的不同民族,其文明道路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对黄河文明的研究我们必须回到实证的历史中,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那就是在中国黄河文明的古老基因中,持续活跃着一个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
黄河文明的经典之作《周易》六十四卦中,第四十九卦是“革卦”,经文曰:“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意思是说,革卦象征变革,在“巳日”(祭祀的日期)推行变革并取信于民众,前景就至为亨通。后世对“革卦”及其传文的阐释,也都强调了变革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不仅社会的变革如此,对于人的基本素质的培育也是如此,要求个体的修养、成长也要日日求新。同是孕育于黄河文明的典籍《大学》,就反复教诲人们要去创造,去求新。《大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沿革,也具有明显的文明变迁意义:夏代尊崇君主,殷代尊崇鬼神,周代尊崇礼法,三代各有不同的治国原则。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与人类早期几大文明相比是较为突出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亦没有大的进展。而作为黄河文明主要标志的汉字,从殷商的甲骨文,经过金文、大篆、小篆到接近今天汉字形态的隶书,仅用千余年的时间。黄河文明文化形态中文字的变化、沿革,成为这种文明变革精神、创造精神的又一个鲜明例证。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也深深影响了政治文明的进程。在从秦到清这两千年社会历史中,政治体制的发展变化,使中国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毫无争议地走在世界前列。在平原流域丰厚的土壤条件下,创造了早于西方千余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创造了体现社会公平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创造了取代贵族世袭的官僚制度,更创造了直接影响西方政治进程的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这无疑是黄河文明求新求变精神及其创造能力的最好例证!
(摘编自李振宏《谈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具有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黄河文明作为一种大河文明,要远远优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
B. 受黑格尔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大河流域文化、平原文化或农业文明的属性是保守的,因此一直否定属于大河流域文化的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C. 夏、商、周三代分别尊崇君主、鬼神和礼法,这种治国原则的差异,说明当时代际的文明观念已经体现出鲜明的变革性和明显的进步性。
D. 我们在承认黄河文明具有保守一面的同时,也应该站在整体的中国历史文明进程的角度,客观公允地看到其所具有的求新求变的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承认黄河文明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文化因素为论证前提,使论证思维更为缜密,论证角度更为全面,结论也显得无懈可击。
B. 文章引用古代典籍,证明黄河文明的基因中有求变求新的思想,且这种思想影响着社会层面的发展和个人层面的进步。
C. 文章通过古埃及象形文字数千年没有较大变化与中国汉字经过千余年变化发展到今天的汉字的对比,论证了黄河文明具有变革创新精神。
D. 文章从社会的变革、个人修养的提升、政治文明的进程等方面入手,充分论证了黄河文明具有变革精神这个中心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按照黑格尔的观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在发展过程中,受各自地域条件限制,其居民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守旧、呆板和孤僻的特性。
B. 人类早期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还是很深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地域条件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已不复存在了。
C.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此精神影响下创造的四大发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西方社会的政治进程。
D. 强调现在要特别重视黄河文明中求新求变的独特之处,是为了继承和充分利用这种思想要素,更好地推动新时期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
1.D【精通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远远优于”的理解与原文“分外靓丽”的表述出入较大。B项,“一直否定”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人们一直没有重视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C项,代际的文明观念体现的只能说是“变革性”,不能认为是“明显的进步性”。
2.C【精通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文中是说中国汉字经过千余年发展为“接近今天汉字形态的隶书”,而不是“今天的汉字”。
3.B【精通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地域条件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已不复存在了”说法过于绝对。
欢迎关注“浙江专升本网”微信公众平台 (专升本资讯,一手掌握!) |
欢迎加入“浙江专升本网”微信交流群 (扫码进群,免费送《 |